2)第七十一章 给军垦农场支招②_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场的人哪里还能淡定的起来,不禁议论起来,李昭给出的数据有些吓人,他们守着这个湖也有好几年了,但从没想过这里居然有可能养这么多鱼。特别是最后的计算,让大家既感到不可思议,又觉得合情合理,让人无法反驳。

  李昭这时直接给出了养鱼所需的一切条件,连需要的饲料量都计算好了,看样子应该还很靠谱的样子,估计差也差不了多少。而且结合李昭给的公式,基本每天需要的饲料量也能大概计算出来,这对养殖简直太重要了。

  其实这些是李昭在大学时候就计算过得,鱼的食量也是他偶尔在网上看到的,他早在规划李家村发展的时候就计算过这些。不过说真的,这个时代的农业真的和六十年后差的太远了,李昭只是随便在几个方面出出主意,都能给相应的地方带来很大的发展。

  就说这个养鱼,如果六十年后有这么大面积,养殖户也肯投钱,那养出来二三百万斤鱼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只是这个时代不太可能,李昭也不敢把步子迈那么大,养得好还好说,如果养出问题,后果李昭可承受不起。所以李昭不仅给了增氧方案,更是将养殖量降到了十个立方养一条鱼的地步,比六十年后低了一百倍,这已经不能说是保守了,这是留了百倍的再发展空间。

  如果农场里的人按照李昭的说法,慢慢试验养殖的密度,未来也可能达到更高的量,而且随着对养殖熟悉起来,这里的人们也不可能看不出来这里养殖的潜力,当然李昭不可能一开始就给出很大的量,说多了也要人相信才行啊。

  众人议论一会后,李昭接着说道:“这样的情况下,有几个问题还是要解决的,第一就是水里的淤泥估计每年都要清理,不然淤泥会积累的非常快。其次就是养殖技术,需要和相关专家讨论,这鱼容易生什么病,还需要你们自己摸索,但我给的方法绝对是可行的,这就是最大限度的人工干预鱼的生长过程,给予最好的生活环境。”

  话说到这里,农场里的领导,以及军区的这些人都心动了,很简单这样的养殖项目实在太动人了。看李昭的意思,估计投入的粮食应该也不多,不然不会把这个项目说的那么细致,简直就是说生态农业养蚯蚓时的翻版,那绝对很有操作的必要。

  “我想的第二个项目就是菌类养殖,你们在李家村也看到了,李家村搞得那个试验,里面已经在出蘑菇了,那个也可以搞。不仅如此,咱们还可以搞木耳、香菇、甚至灵芝的种植。”

  “蘑菇估计是这几种里最麻烦的,村里现在正在试验用什么作为培养的基料,估计需要试验不少时间,只有合适的基料、温度、湿度才能保证蘑菇长得又快又好。以后我们扩大种植规模,农场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