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章 录制(下)(3/5)_我的梦幻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种工具,拍电影是一种特权,以前拍电影,你得加入制片厂,跟组学习,从场务做起,一点点升级,差不多40岁了,可以拍第一部电影了!所以,张远的《妈妈》、王晓帅的《极度寒冷》、贾章柯的《小武》包括娄烨的《苏州河》都被禁了,因为你不是体制内的人,你就不能随便拍电影!”

  “为什么鼓吹新浪潮?因为新浪潮那批导演用的设备是最简单的,大型商业片,剧组动辄几百人,各种新机器,别说很多导演了,就连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我在美国呆了半年,了解很多规则,比方说商业片不能杀小孩,恐怖片领域,约定俗成的规律:男人先死,然后是胸大的再死,长得不好看的,戴眼镜的往往是最后的幸运儿等等…”

  “给你绝对的自由,你更大的可能是拿出一部更糟烂的!在框架内做出超预料的,才是能耐!不管你信不信,创作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限制。”

  甚至聊到了为什么看电影,沈梦溪笑着道:“《一一》里面有段话,我觉得说得很好,‘如果电影跟过生活一样,那谁还会想去看电影啊,过生活就好啦。’但是呢,‘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

  “周国平先生说过: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电影也是,无用但有味。”

  “这个可能是我对电影最初的认识,而且将贯穿我的人生!”

  结尾,窦文涛让沈梦溪说一下自己‘成功’的经验…

  沈梦溪皱眉想了想,然后总结一句话:“一定要多接触新东西,我跟艺某导演聊过,他说他每年会抽出两个月时间看看新电影,了解一下现如今的电影形势…”

  “其实,我觉得我们国家不缺少好导演,缺少那种能把一件事抽丝剥茧讲清楚的导演!”

  “慢慢来吧,不急…”

  ……

  录制结束,沈梦溪又跟窦文涛探讨了一下《土豆耍大牌》的定位问题——窦文涛想加几个嘉宾,弄成《锵锵三人行》那种形式。

  沈梦溪倒也没意见,只是提醒他不许聊政治话题!

  差不多十一点,沈梦溪回到酒店,今晚就歇在象山了,柳亦非得拍广告,暂时留在美国。

  总算能一个人冷静一下了…

  老实说,《狩猎》拿最佳导演,他有想过,一方面,今年入围的几个导演没有特别强势的,《狩猎》的话题度最高;

  所以,他才会全力公关…

  另一方面,针对哈维的策略很奏效。

  但是最佳影片,还是有点超过了预期!

  只能说迈克尔·杰克逊的牌面很好使。

  打开手机,有好几个未接来电,还有很多微信消息,内容大同小异,祝贺他拿奖…

  你拨通了赵劲松的电话:“喂…”

  “庆功…行吧,庆一下…”

  “少邀请几家媒体…”

  “对了,我得休个假…至少两星期,我现在看到项目报告就想吐!”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