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七章 陆兄放心去吧_诸天从师父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兄,文兄!这可如何是好?”陆文昭在偏帐里打着转儿,晃得众人眼花缭乱。

  文搏忍不住调侃一句,“陆兄若是不愿,直接拒绝了便是,刘总兵还能逼迫于你不成?”

  “我看啊,是陆千户没想好该用什么姿势拜倒在刘总兵面前不显得生份。”沉炼也跟着嘲笑,顺便记在了他的无常簿上,这事情别人可以装不知道,他锦衣卫必须秉公执法,记录下来有朝一日呈给皇上知晓。

  也怪不得陆文昭举棋不定,就在刚才,刘綎前去大帐跟郭真确认杜松的西路军大败亏输,杜总兵捐躯战场后,出来拉着陆文昭更加热情,在几次试探之后终于透露出想法。

  原来刘总兵想收陆文昭作为义子,承诺富贵前程,将他们破城杀敌的功绩上报朝廷。

  条件就是他们这份大功得是刘总兵指挥有方,这个前提必须加上。

  刘总兵许诺至少会让陆文昭升任指挥同知、参将,相当于原地官升三级。这等惊喜一下子就把陆文昭砸晕了过去,好在他还谨守一丝清明,说得跟家人商量一二。

  这里就得说到明代的义子属于灰色地带,当年洪武帝就有一大帮义子助他打天下,到了建立明朝之后却剥夺了义子的国姓,因为当时义子是真有继承权的。

  到了后来朝廷也出台过相关法令,《大明律》就明文禁止异姓义子继承宗嗣。

  结果是大伙都没当回事,皇帝收义子,文官收义子,武官收义子,老百姓收义子,就连太监他也收义子!

  当然了,这会儿除非真的绝嗣,不然义子不会优先继承,排在父子、兄弟之后,属于第三顺位继承人。

  军中武将收养义子之风极其盛行,比如刚才出门迎接刘綎的刘招孙,就是义子。这是因为武将家里也不是代代都出勐人,一旦有一代差了些就可能导致家业败落,这时候就得考虑在宗族甚至外面找点帮手。

  就算你家中代代都有勐人镇压,有个帮衬也不嫌多,所以收养义子几乎是武将们的传统艺能。

  这里头以当年宁远伯李成梁的套路最为高深,四处出击剿灭塞外胡人,看到哪个部落以勇士雄健闻名,就把这个部落氏族清洗一空,将年幼孩童收归账下,挑选精锐者收为义子。

  后来的李平胡、李宁、李兴三大副总兵都是家将义子出身不说,还是“降虏”,也就是投降的胡人。

  当然还有位跟李成梁关系密切,并且更加重量级的,但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是义父子。

  只是情同父子这关系肯定是跑不掉的人物,那就是奴尔哈赤。

  这些声名赫赫之人都是出身自义子当中,军中武将以义父子关系笼络亲信家丁再正常不过。

  因此当刘綎用义子这个名分来笼络陆文昭,算是一个非常出乎意料但是合乎情理的举动。

  再说陆文昭,他借口和家属商讨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