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将杨镐_诸天从师父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听陆文昭这话,杨镐头摇得快要断掉。

  于少保、谭太保是何人?一个是于谦不必多说,谭太保乃是谭纶,是一位距今不远的人物,杨镐甚至还见过他。此人跟戚继光并称谭、戚,在时人评价中要胜过戚继光。

  因为这位并非武夫,人家是实打实进士出身,在台州任职的时候因为倭寇入侵开始练兵打仗,多次作战时身先士卒亲冒失石,据说砍人砍到手上血迹洗不掉的程度。

  到了后来,谭纶出任蓟辽总督时期跟戚继光继续合作,构筑东北防线使边地十六年再无入寇之事发生。

  于谦、谭纶这两位都是典型的文官带兵打仗建立功勋,突出一个文武双全。核心就在亲历军阵身先士卒之上。陆文昭要杨镐效彷两人,其意不问自明,就是希望杨镐亲自统率大军跟建虏作战。

  杨镐经历过后金拷打,这会儿算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更是明白后金早就不是当年吴下阿蒙,真要在前线跟他们打仗,风险极高不说,他杨镐也不是这个料啊。

  陆文昭如此要求也是无奈,他跟文搏两人商议了一番,觉得杨镐布置纸面上并无问题。可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出现协调统属不一致的情况,光是骑兵主力的统帅李如桢和步卒这边就不怎么对付,秦良玉、戚金都跟他关系不佳,其余总兵多多少少也有点瞧不上李如桢。

  而李如桢在辽阳可不只是他自家人马,辽地骑兵大多跟李家有故旧关系,甚至来援的叶赫部女真都是先拜访了李如桢再来见杨镐,至今也是在李如桢帐下听令。

  可见李家当年在辽地名声何等惊人,至今余威尤烈。

  因此只有杨镐出面才能压制李如桢,其余总兵面对李如桢还真是不够看。

  到时候没有杨镐坐镇,李如桢要是临敌怯战,那步卒真是危险无比。

  奈何杨镐也说出自己苦衷,他直言道:“两位如何不知我哪有领兵才能?纸上谈兵还有几分底气,临阵决断那是要误事的呀。再说我一个文官毫无武力,在战场上还得分出人手保护我,一旦建虏以精骑强突我军阵型朝我杀来,我若是慌乱之下逃窜岂不动摇军心?使不得使不得呀。”

  这时候一直不说话的文搏站了出来,“杨大人放心,你只消做个泥塑木偶在中军压阵,协调诸位总兵间的号令便成。至于安全我可以保障,到时候我护持在你身侧,若有鞑子不长眼睛,正好当场斩杀以振军威!”

  “再说了,此次出征有杨大人压阵想必万无一失,北拒鞑虏勒石记功近在眼前。而亲临前线指挥和坐镇沉阳的意义截然不同,到底是谥文忠还是死文正就看这一哆嗦了。”陆文昭最后补上一句,彻底让杨镐动心了。

  当文官的哪有不想留名青史?一听陆文昭这话,杨镐呼吸都急促了几分。仿佛自己就是辽地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