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3章 暴利时代_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3章暴利时代

  两国边贸,由来已久。

  清朝后期,两岸边民来往十分频繁,黑河、瑷珲商人,可在布拉维申斯克建店经商。

  夏季上午十点钟左右,商人们以锣声为号,聚集江岸,然后乘船到彼岸,随机燃放鞭炮,引俄人入店采购。

  下午四点钟左右鸣锣,商人们锁门闭店乘船返回。夜间,木板房由俄士兵看守,物品从不丢失。

  俄人也到瑷珲、黑河,或者经黑河、墨尔根(嫩江),到卜奎(齐齐哈尔)经商。

  光绪九年之后,龙江两岸采金业兴起,人口剧增,促进了两岸贸易的发展。

  当时,瑷珲、黑河颇为富庶,而俄届农工尚不如华人之勤,生活用品皆购于华岸。

  十九世纪末,在布拉维申斯克经商的华人店铺有五百多家。

  庚子俄难之后,华人生命财产荡焉无存,中俄民间贸易一度中断。

  民国十一年,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禁止边民进行贸易往来,民国政府也相应的封锁了边界以示对抗,但两国边民的易货贸易私下仍在偷偷进行。

  一九三三年,小倭子占领黑河后,中苏边境民间贸易禁止。

  五七年,国务院批准黑河口岸开放。

  八月,黑河地区和阿穆尔州双方代表团在布拉戈维申斯克举行会晤。

  确立“平等互利、互通有无、以货易货、不动外汇、量出为入、进出平衡、互不拖欠”的边境小额贸易原则。

  六零年后,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贸易额收缩。到七零年一月,边境贸易最后一次过货,随后停止。

  两国民间贸易中断时间太长,双方都不清楚对方需要的是什么,更无法用货币来兑换衡量。

  所以这一次边贸开启,依旧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

  盛希平等人很快就走到了江边,这里会有边防站的人进行初检。

  孙景刚等人在黑河大半年了,跟各方都有联系,边防这边也有熟人。

  所以对方并没有为难他们,很快就通过了检查。

  沿着江面再往前走一段路,就上了岛,这时候,还有第二道检查。

  这里检查就比较严了,每个人都得把带来的包裹打开,一一检查,确定没有违禁的物品。

  好在检查的这些人,跟孙景刚他们也都熟悉,只粗略检查一下,几分钟就让过去了。

  岛上有个简易的交易大厅,跟露天棚子差不多,不比农村赶大集强多少。

  刚开始,双方都没什么经验,交易厅里乱糟糟的,连个摊床、货架子都没有。

  对面一群人高马大的毛子,裹的跟黑熊一般,正好奇的朝这边看过来。

  盛希平带着人找了块空地,铺上事先准备好的帆布,然后把他们带来的货放在了帆布上。

  旁边,还立着块牌子,上头用中俄双语写着腾跃贸易公司的名字。

  这牌子,是盛希平之前跟人家约定好的信号,对方见到牌子,会主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