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七章:钢瓶厂新机器的设想(机器样图见彩蛋章,视频放书友群)_四合院之客居的外乡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核心的工序,也是最考验技术水平的工序,还是焊接。

  从煤气罐的生产来说,先是用直径30-50厘米左右的钢板,冲压成上下两个罐体,剪完边,打磨好棱角之类的,就是焊接的环节了。

  不仅要焊接顶部链接阀门的出气口、把手之类的,还要把冲压好的两部分罐体焊接在一起,这是整个生产中难度最大的环节。

  在六七十年代的传统工厂里,这些东西都是用人力操纵完成的,不仅费时费力,质量也不能保证,而且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

  按照当时华夏的标准来说,至少也要個四级焊工,从学徒到成长为四级焊工,至少要个十年左右。

  如果用全自动焊接机搞定了这个,就能大大降低生产难度。

  哪怕是学徒工,经过培训后也能很快上手,还非常易于全国保质保量的大规模推广。

  最重要的是能保证大规模生产中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速度,这是出口类产品的重中之重。

  用质量问题举例,总不可能用着用着,漏天然气吧?有点火星的话,马上就能燃起来,这样的话以后谁还敢买?

  至于后面的工序,就简单了,回火消除焊接应力、静置后交由工人进行压力和过水测试,质检完上漆,喷上LOGO就能出厂销售了。

  这些都是技术含量极低的工序,路边找个小脚老太太都能干好的那种。

  当然,和后世全能型、全自动设置,傻瓜式操作完全不同,这时期的焊接机只是个简陋型,可以说是青春版。

  不能一机多用不说,旁边还需要一个人看着,原理就是利用传送带输送,夹具自动夹紧,设置好参数和焊料位置,用已经研发出的工业计算机控制焊接速度。

  说是全自动,可实际上还是更为先进的改良款半自动焊接机。

  这机器还要组织论证,工业计算机还是个大问题:他打算放弃电子管,用晶体管生产这个计算机,也算是技术积累。

  这东西是后世沿用了五六十年的技术方向,是绝对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要知道,我们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实际上也就落后国际几年而已,只要能找对方向,并在以后一直监督,实际上我们的半导体技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他笔记本上写有工业计算机的位置,用红笔写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意思是待跟进。

  至于广交会参展的另外一个产品:红星可乐,则恰恰和钢瓶相反,那是一点进度都没有。

  毕竟除了毛熊,谁还会傻傻的几千公里买汽水呢?

  而且根据合同,他们也只购买一部分成品,其他的则是使用华夏买过来的原浆,在他们国内进行灌装的那种。

  侯楚也没有想太多,遇冷就遇冷呗,反正阿基欧几个外商尝鲜式的买了一车皮,虽然是一次性生意,好歹也把成本给赚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