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九章 入朝准备_明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所需衣食兵器等物资全部自给自足,国家没有养兵的财政负担。

  只不过到了后来壬辰倭乱之时,朝鲜国内承平日久,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丙子虏乱时期,朝鲜君臣求和之切,军队更是毫无斗志,各路勤王军队也被清军击败。

  朝鲜中期已经到了军备废弛的地步,为了提高军力,朝鲜君臣购得戚继光《纪效新书》,成立训练都监,训练都监成为朝鲜王朝后期三百年最重要的军队建制,开启了朝鲜军队职业化的道路。

  不过这些努力在刘衍看来,也不过是朝鲜棒子在自欺欺人罢了,基本上对朝鲜军力的提升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十月初,刘衍率领国防军第三军到第六军、国防军第十一军到第十六军四十多万精锐抵达鸭绿江西岸。

  此时的鸭绿江沿岸已经是寒风阵阵,以朝鲜冬日的严寒气候,以及如今小冰河期的残酷天气,眼下并不是进攻朝鲜的最佳时机。

  刘衍率军抵达江边的时候,并没有冒进直接开进朝鲜境内,而是将各支国防军将士部署在沿鸭绿江一线,从北面的大奠堡、永奠堡、长奠堡,一直到南面的险山堡、汤站堡、镇江堡等地,明军各部一字排开,开始依托各处城堡休整待命。

  而总兵官施大瑄率领的北洋舰队也已经抵达了岸边,将鸭绿江入海口附近的獐子岛作为明军粮草的转运之地,从这里进入鸭绿江抵达明军驻扎各处,只需要一天到两天时间,非常的方便。

  同时,按照刘衍的命令,北洋舰队第一支队参将施琅更是直接出击,打响了入朝的“第一枪”,率部抢占了皮岛,将这处位于朝鲜铁山外海的重要据点拿到手,作为北洋舰队主力的集结地点,以便对朝鲜国施压。

  如今刘衍的中军设立在镇江堡,这里就是后世的丹东市,此时则是辽东的军事重镇,城堡比较完整,距离鸭绿江也非常近,便于刘衍指挥各军作战。

  此时在堡城内,刘衍在中军是在一处原来的参将官厅里,各军的总兵官已经全部到齐,准备参加大军调动后的第一次军议。

  国防军第三军总兵官张义、第四军总兵官汪博、第五军总兵官沈拓、第六军总兵官苗绍、第十一军总兵官韩秦、第十二军总兵官魏汉、第十三军总兵官尚自立、第十四军总兵官田镇北、第十五军总兵官郑成功、第十六军总兵官陈晖,以及北洋舰队总兵官施大瑄全都赶来,众人齐聚一堂,等候刘衍发号施令。

  刘衍与众人寒暄了几句,便直接进入主题:“今日军议,不是部署进攻朝鲜之事,而是要让各部将士安心就地休整,我军短时间内暂时不会进入朝鲜作战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数十万精锐已经集结完毕,朝廷筹集的三个月钱粮也已经运了过来,为何又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