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 庐江屯田_196_替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翊留在庐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在庐江有一个规划。

  庐江郡位于长江以北,与江东的丹阳郡,吴郡二郡隔着长江遥遥相望,是江东腹地的西北屏障。

  孙翊前世听过这么一句话,守江必守淮,淮南一地孙翊还未占据,所以如今是守江必守庐。

  只要庐江在手,江东来自于北方的威胁就会大大减少。

  而且庐江郡西接江夏郡,北邻淮南,是孙翊将来攻打淮南与荆州的跳板。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这么重要的地方除了要紧紧握在手中外,还要考虑到怎么发挥其战略位置的功效性。

  孙翊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屯田。

  屯田不是曹操首创,但将其发扬光大并且真正作为一种生产制度实施各地的就是曹操。

  自黄巾之乱以来,中原地区就多经战乱,流民遍布,土地荒芜,要是再遇上天灾,人吃人这种现象都会时有发生。

  而这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占据中原地区的曹操,在一开始的时候粮食短缺问题十分严重。

  因此在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附近进行屯田。屯田一经实施以后,第二年就卓有成效,曹操因此得谷百万斛。

  屯田制的本质就是政府通过强制手段来使有限的生产资源进行高效率的分配使用。

  中原地区一方面有大量流民乞讨为生,另一方面有着大片的荒芜田地无人开垦,而曹操通过屯田制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只要不遇上天灾,粮食收获定然是丰盛的。

  曹操尝到甜头之后,于建安二年开始慢慢将屯田作为一种生产制度普遍施行到他所控制的州郡当中,并且为了保证屯田制能有效的实施,他还在州郡之中设立田官。

  曹操后来能兼并群雄,克平北方,屯田制在其中功不可没。

  虽然曹操全面实施屯田制获得了那么大的好处,但是孙翊却不会像曹操一般在江东全面实施屯田。

  因为江东没有全面实施屯田制的必要。

  曹操全面实施屯田制是因为他缺粮,而屯田制在战乱时期是积聚粮草见效最快的办法。

  可是江东目前并不缺粮。

  江东地处东南,受到战乱的波及并不如中原地区那么严重,江东只是地广人稀,流民倒是不多的。

  而且江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长江流域,境内水系发达,气候适宜,恰恰也因为地广人稀,所以只要不遇上什么遍布江东全境的天灾,江东基本都不会缺粮。

  就拿目前的江东粮食储备来说,只要孙翊能够稳定江东,保证江东各县可以输粮正常,在孙翊随便浪的情况下,三年内,都不用考虑粮食的问题。

  前世只听过孙权打不过退兵,哪里有听过他粮尽而退。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曹操对屯田制那么看重,而孙权,刘备两家只是在少数地方进行屯田。

  孙权是不缺粮,刘备嘛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