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 何笑江东无名士(5000字)_替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荀彧如此重视,临里门而停车,下车徒步拜访的乃是如今在许都中曹操最想收服的一个人—张纮张子纲。

  张纮是广陵人士,年轻时曾到雒阳游学,后得以入太学。

  在太学中他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后来又从濮阳闿那里受韩诗及礼记、左氏春秋。

  皆学有所成,韩宗、濮阳闿视其为传人,大加夸赞。

  张纮因此名声鹊起,州郡举其茂才,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等三公府曾次第辟其为掾,张纮皆称疾不就。

  张纮为人谦和清雅,又因为有不俗的文采与当世许多文人交好。

  特别是他与陈琳的情谊传为一时佳话。

  张纮曾经见过一个柟榴枕,喜爱之下为其作赋。陈琳那时已经投奔袁绍,在河北偶尔之下得到此赋,习读之下颇为惊喜。

  每次会客时都要将此赋拿出来示客,说:“此吾乡里张子纲所作也。”

  言语之间喜欢之色溢于言表。

  后张纮也得到了陈琳作的武库赋、应机论,特地写信给陈琳,表达深深叹美之意。

  收到张纮的来信之后,陈琳欣喜之余急忙写了一封回信,那时候张纮与张昭一同在江东避中原战乱,

  陈琳信中言道,“今仆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表示不敢受张纮之叹美。

  张纮除了喜好文学,又擅长楷篆,他还有一位好友,乃孔圣之后当世儒宗孔融。

  他每次与这位好友信件往来的时候,都是亲自书写,不假与他人之手。

  几次之后,孔融写信给张纮:“前劳手笔,多篆书。每举篇见字,欣然独笑,如复睹其人也。”赞美张纮书法之优美。

  张纮为人低调,虽然鲜少有文学作品传世,但当世许多人还是将其视作天下间一等一的名士,原因是在于张纮有经学在身。

  一位文人是否是名士,不在于他写的文章多不多抑或是好不好,而主要看的其是否传承了某门经学。

  若单单是因为张纮的名士身份,还不至于让荀彧徒步拜访。

  尽管张纮不仅精通多门经学的同时还文才非凡,但对于“王佐之才”荀彧来说,能让其敬佩的唯有有经世之才的大贤。

  而张纮便是这样的一位大贤。

  几年前孙策在江东举事,张纮跟随左右,被孙策深深信任,表为正议校尉。

  在建安四年,那时江东全境几乎已经都被孙策拿下。

  孙策念及中原士人一直非议江南士人学问不精,认为江东之地大多还是未开化之地。

  孙策因此心有不平,就派遣张纮为使者,带上贡品至许都朝见天子。

  孙策派张纮来许都主要是想张纮以他的文采为江东士人正名。

  孙策之前派得那些使者,名不见口耳,只是江东本地薄有名声的一些士人。

  到了许都后,他们与许都士人论学差强人意,被许都士人所不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