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七章 温情(明日上架)_替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安五年九月,孙翊表拜太史慈为广陵太守,迁为宣武将军。

  孙翊此举不仅打破了,江东自孙策以来“非宗亲不得掌郡”的政治潜规则,还让太史慈因此一跃成为,江东势力中除孙翊之外唯一的将军。

  论职分高低,军中连程普、周瑜都无法比拟。

  再加上太史慈在广陵一战中时不逾月,擒杀陈登,其匹马降射阳的事迹更是被许多人津津乐道,因此世人皆谓之为名将。

  太史慈声威大震的同时,孙翊的威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太史慈是孙翊力排众议之下,任用其征伐广陵的。

  因此在广陵一战后,从声威方面来说,孙翊的获益是最大的。

  这就是身为主君的好处了,只要用人得当,躺着也能刷声望值。

  而且拿下广陵对孙翊来说,有着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在之前,孙翊无论是平庐江,讨山越、定张暠,这本质上来说都是江东的内乱。

  就算在这三乱之中,孙翊表现的如何优异,始终逃脱不开这是在守成的格局。

  但拿下广陵是实打实的开疆扩土,孙翊虽未亲征,但他用他的知人善任证明了一点,他有开扩进取的志向,同时也有开扩进取的能力。

  这一点,对江东内部的上下臣民来说,影响是很大的。

  孙策威望能那么高,关键就是在于他是开扩建基之君!

  孙翊继承了孙策的位子,但不可避免的是,他是会无时无刻被旁人拿来与孙策比较的。

  在拿下广陵之后,以前世人多夸孙翊深肖父兄,现在则是有种风声,谓孙家两代三英。

  虽然后一种说法还未成为主流,但那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后一种说法对身为主君的孙翊来说,无疑是抱有极大的肯定的。

  在得到夏侯渊、张辽将数千铁骑南下的消息之后,孙翊认为克骑须以骑。

  故而意欲亲率解烦骑北上,孙翊的这一想法为群臣所知后,周瑜劝言道,

  “古人先决胜庙堂,然后攻战。今夏侯不可击者四,吾不宜动者三。”

  “北军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也。深入水系,致其死地,二不可击也。陈登既败,广陵以固,三不可击也。彼士气沮丧,四不可击也。

  我军自战主地,一不宜动。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宜动。兵士未整,壁垒未备,三不宜动。

  此皆兵家所忌,不如深沟高垒,以佚待劳。

  宣武坚壁清野,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骑军靡费,攻则士卒多毙,师老衅生,此可不战而可捷也。”

  孙翊听后感叹道:“建威之言,真良、平策也。”

  转而孙翊又说道,“然敌来不迎,丧吾之望,不可为也。”

  听到孙翊执意率军北上,周瑜问道,“君侯欲将兵何往?”

  周瑜问的这话就很有技巧了。

  因为他知孙翊也是知兵之人,不应该不明白此刻可不战而屈人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