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七章 胶水治沙_重生之工业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陈立东提到了盐水稻的问题,郑少辉便想说两句:

  “董事长,乌图美仁乡那边的100亩水稻长势很差,秧苗插下去缓不过来,已经人工补过一次苗。

  省农科所的几位提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那楞格勒河上游拦水修水库,再修砌水渠过来,改善灌溉条件,然后洗盐沥碱,改善土壤中的盐分,变成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

  陈立东心下一沉,作为蓝市滨海人,对洗盐沥碱非常熟悉,省稻作所的意见符合实情,方法应该可行。

  滨海县在五十年代还是盐碱滩,所谓的洗盐沥碱,就是用山里水库的淡水灌入水田,在田里浸泡一段时间,将土壤里的盐分析出后,再从另一侧的排渠里排空出去。

  经过两三年的改造,能改变原来的土壤结构和PH值,使其适应水稻的生长。

  可是,这么弄就是大工程了,这种甜水泡田的做法,还用培育盐水稻吗?

  而且,在上游建了水库,就改变了那楞格勒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会不会对当地牧场造成破坏?

  再有,水库建成,灌溉能力提高,是否要开垦几万亩水田来洗盐沥碱呢?将盐碱地开发成米粮仓,应该是国家工程吧,这事儿应该交给嘎市领导来权衡,回头给吕继民打个电话吧。

  转眼再想想楼上培养槽中那些郁郁葱葱的水稻,陈立东差点就打了退堂鼓。

  嘴上说的却是:“继续试验吧,水稻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从东北到海南都能种植,没准试啊试的,就能筛选出适合嘎尔姆这里环境的水稻品种。

  那个,还有啥事儿来着?”

  说到这里,众人才意识到,把陈董事长勾回来,其实是另一件事。

  周金昊赶紧把一旁坐着、沉默寡言、40多岁的中年人拉起来说:“忘记介绍了,这位是任学强教授,在山城交大任教。

  他发明了一种用植物纤维粘合剂固沙的技术,我已经看过了,觉得可行,便把任教授带过来跟你汇报汇报。”

  陈立东哦了一声说:“可行就搞,需要资金的话就提交申请,孙岚不批的话再找我。”

  陈立东一边说,一边眼睛四处逡巡,都进来半个小时了,也没人送杯水过来,难道要我这个董事长自己倒?

  这时任学强开口说:“陈董事长,我还是向您汇报一下我的技术吧。”

  陈立东点了点头说道:“哦,您讲。”

  任学强说:“我这两年一直关注嘎尔姆这里治沙的成果,也非常佩服东华的大手笔,您真的为华夏防风固沙工程开了一个先河。”

  陈立东嘴角洋溢着笑,被人夸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这位教授人不错。

  任学强继续说:“可是,您算过稻草固沙的有效期吗?”

  陈立东被问的一愣,用草方格方式进行固沙不是东华的发明,在西北早就有人干,有人用芦苇,有人用麦秸,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