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毁灭之城_都市藏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沙掩埋,从地面上消失了。

  正是黄河的缘故,开、封从国都衰落到后来成为省城,进而成为一个地区性城市,一步步走向衰落。

  然而,也正因为黄河的泥沙“大被”,东京城等才得以免遭更多的兵火风沙摧残。而较完整地保存给今人一份丰厚文化遗产,可以说是真的毁也黄河,功也黄河。

  六座开、封城,像塔样层层叠压,特别是从唐代到现在的2000多年间。这座城市的中轴线没有变化,这是顽强向上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开、封建城距今已近3000年,现在的开、封城垣,是清代的开、封府城,也是解放前的河、南省城。

  这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也是全国著名的中州古城,是我国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城垣建筑。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尖端,既然是冲积平原,自然是会不断的变化的,不管是扩大,还是缩小,甚至是有了大水冲击之后,会直接移位,这些都造成了这一地区的巨大变化。

  由于是建立在冲积平原上,所以随着黄河的不断冲刷,这块冲击平原可都是有所变动的,就算这座城市的中轴线始终没有变化,但整座城市还是在不断变化,就不要说这座城市被一次次淹没之后了。

  淹没之后的重建,肯定会让城池有所变化,而唯一不变的,也只有中轴线所在的中心区域了,而这片区域,韩孔雀可没想要染指。

  水淹魏大梁城则是开、封城墙定位之始,魏惠王六年(前364年),魏国将国都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县一带)迁至仪邑(今开、封市城内外西北一带,春秋时期称仪邑,处在卫国南部边境,与启封间以逢泽),改称大梁。

  这是今开、封城创立之始,也是开、封城墙定位于此地的开端,此后两千多年,城址没有大的变动。

  大梁城共12个城门,东为夷门(今铁塔附近),西为高门(今西城墙外约五里之地)。

  据高门和夷门间的距离及方向推算,大梁城的南城墙大约在今天相国寺前面东西一线,北城墙大约在城北四公里之处。

  从以上可以推知大梁城与今天开、封城相比较,偏向西北,面积稍大。

  虽然明知道是这样,但苦于大梁城距地表很深,而开、封地下水位又很高,给考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古代大梁城大部分城池还是没有勘测出来,使魏大梁城成为千古谜团。

  这样的情况,自然是给韩孔雀带来了机会,而这样的机会,还不止这么一处。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经鸿沟引黄河水灌淹大梁,历时三月有余,大梁城坏,魏王假降。

  这是开、封第一次毁灭性水灾。

  历经两千多年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