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一章 针锋相对_穿行宋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平叛,即便想让他们撤回来保卫汴梁城也需要时间,去救援京东东路更不可能。

  汴梁城中那些禁军是什么德行懂的人都懂,指望他们干农活、做木匠、做泥瓦匠还行,真刀真枪出去打仗怕是没几个行的。

  还有一点也不能忽略,方腊起义破坏了两浙路的生产,朝廷损失的不仅仅是赋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粮食,给童贯和谭稹的十五万大军供应物资已经使得朝廷大伤筋骨,在保证国都汴梁粮草供应的前提下那还有余力再提供一支大军出征需用的物资。

  这样算下来与其派出大量军队去和大梁国争锋,好像还真不如将辽国的‘岁贡’转到大梁的头上换取他们息事宁人。

  官家赵佶采取了王黼等人主意,让李纲连连摇头,他心中清楚大梁这样能够以蛇吞象灭掉辽国又轻易将如狼似虎的金国人击溃的国家是不会满足区区几十万贯岁贡的。

  人家之所以趁着此时大举进兵无非是看到大宋首尾难顾,不说会不会进一步行动,至少原本辽国的那三十万贯岁贡是不大可能满足他们的胃口的。考虑到赋税重地两浙路被破坏殆尽,恢复需要大量的时间,怕不是会让朝廷进一步的衰弱下去。

  李纲觉得无论打不打今后大梁国都成了大宋的头号敌人,与其现在求和还不如放手一搏,让其见识到大宋也不是好惹的对手。

  他的想法固然不错,可惜还是低估了杜昱的决心。

  在两浙路看到方腊喊出‘轻徭薄赋’就能聚敛大量的民心,使得贫苦百姓争相投奔他就知道大宋的腐朽和堕落已经深入骨髓了。

  若不是宋太祖赵匡胤那句‘朕与士大夫共天下’,笼络住有话语权的士大夫,怕是大宋早就被农民起义搞得焦头烂额。

  既然大宋已经腐朽到骨子里,连方腊都能掀起波澜,那大梁国数十万军队还有现代时空的物资支持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现在杜昱满脑子都是取而代之的想法,像李纲所想的那样,区区几十万贯的岁贡根本不可能满足他的胃口。大梁不是占够便宜才肯走,是要鲸吞天下才肯罢休。

  朝堂争锋告以段落赵佶立刻行动起来,为了表示对大梁国的尊重他特意派出驸马都尉韩嘉彦作为使者出使大梁。

  韩嘉彦是天下闻名相三朝立两帝的宰相韩琦的第六子,娶宋神宗之女齐国公主拜驸马都尉,官至瀛海军承宣使,是不这不扣的大宋勋贵。有他出使大梁足见赵佶对这次谈判的看重。

  韩嘉彦接旨,回到家中一脸愁苦之相。历来出使北地都不是什么好差事,尤其这次前方还在打仗谈判就更加被动。

  最让他觉得恶心的是王黼和蔡京两个老货还演了他一波,学寇准以砍头威胁曹利要求他不得将岁贡擅自提高。

  面对官家赵佶,韩嘉彦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只是他心中觉得实在没谱,不由得向齐国公主大倒苦水。

  齐国公主那能眼见丈夫受此委屈,立刻进宫去找他的十一哥,一番哀求之后,赵佶自知理亏这才暗中允许韩嘉彦可以便宜行事。

  韩嘉彦得到官家的许可,信心提高了一点,不过战况紧急他只得带上一队随从匆匆出发,到大梁去谈议和。

  朝廷准备议和的消息飞快的传到青州城,守将章庸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他连忙派出使者准备与豹滔军的将领接触,将大宋朝廷的决定告知。

  许贯忠和卢俊义率领豹滔军已经来到京东东路的边界,再有一天便要进入青州府的地界。忽然收到这个消息让两人非常意外,他们立刻通过电台将消息传到燕都之中。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