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271章 十面埋伏_重生明星音乐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很多观众所言的那样,“真的只能看见他手指的残影!”

  平心而论,这首《十面埋伏》在演奏速度上,其实算不得所有琵琶曲中最快最难的,但这力道力度,还有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真是不是其他曲子能比的。像这样宏大壮阔,又惨烈无比的战争场景,也只有十面埋伏这样的曲子才有。

  而整首曲子中,“埋伏”一段也可以算是最精彩纷呈的乐章,名字就叫《十面埋伏》来着,这段所要表达的意境也跟整首曲子如出一辙。秦放歌在这段上,也是下足了功夫,所谓“埋伏”,就是敌在明我在暗,以静制动,争分夺秒。他通过琵琶的长音,也就是长轮技法的演奏,将汉军急速前行,悄然无息,奔赴埋伏点的景象描绘出来,其中快速滚奏的节奏体现出由于埋伏带来的不安因素,通过长音和滚奏的交替出现给整个战前准备埋下了紧张神秘之感。

  “埋伏”也是一段内涵特别深沉的音乐,如果从乐理角度分析的话,就可以知道,这是利用一张一弛的对比节奏音型和模进与发展的旋律,刻画战争场面的紧张与恐怖。也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在夜幕的笼罩下,一队队汉军在将领的带领下,人衔枚、马摘铃奔赴预定地点,布下了十面埋伏阵。

  此时此刻,天低云暗,秋风瑟瑟,凄清的月光黯然失色,只有星星眨着狡黠的眼睛,窥视着静夜中潜伏的杀机。表现的就是这样在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宁静而又紧张的气氛,并为后面的两段作铺垫。

  秦放歌在演奏的时候,琵琶的表现张力十足,将各种气氛的烘托都恰如其分,也让人目不暇接,甚至根本就没有缓气的功夫,然后就进入到第三部分,交战篇!

  这一部分从“小战”到“吴江”段,描绘的正是楚汉垓下大战的场面。

  而在“鸡鸣山小战”中,秦放歌所演奏的琵琶运用了特有的“刹弦”技巧,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小规模战斗的情景。所谓“刹弦”,琵琶发出的声响不是纯乐音,而是一种含有金属声响的效果,犹如刀枪剑戟互相撞击。再加上逐渐加快的速度和旋律的上下行模进,使情绪更为紧张,旋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为下一段的大战高潮作了充足的准备。

  “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高潮。

  在这段音乐中,秦放歌更是结合前人的经验技法,运用了多种琵琶技巧手法表现雄兵百万席卷之势,铁骑纵横的雷霆万钧之力。同时,他也用琵琶推拉弦的演奏技巧,表现了整个战场局面的惨烈。人与人交织,马与马嘶鸣,刀光剑影,血流满地,项羽的楚军中了汉军埋伏不得不试图逃脱,汉军在其后紧跟追击。

  之后的“呐喊”段,则正是表现了发现楚军进入包围圈后,汉军的埋伏军队突然出现。喊声震天,在这里,秦放歌则是采用拉弦强奏、双弦并推和三弦并推以及难度最高的四弦并推,来刻画出震撼天地的呐喊声。“大战”一触即发,在各个流派的“大战”段中对“四面楚歌”的描绘都是通过张良的箫声来体现的。秦放歌也很保守的没做特别的改变,仍旧用琵琶模拟的箫声代替了士兵和鸣楚歌,这一段本预示着“大战”即将结束,可就在这时候,秦放歌的现场演奏却出了意外。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