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零六章 怕你不去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特意把他留下来的。

  当然不是因为他的耿直,或者对大明友善什么的,那是没有的事情。

  把他留在京师,是因为他来自巴达维亚,对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个官商一体的组织有所了解,同时而是因为他去过日本,在日本传过教,对日本如今锁国的幕府统治有所了解,留着他在京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够派上用场呢。

  也因此,这一个被龙华民、汤若望视为有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荷兰传教士康迪纽斯,接过了龙华民从利玛窦手中接过来的北京天主堂。

  原来久居京师的其他传教士,这一下子都去西北了,龙华民也只能将京师的天主堂托付给这么个刚到中国,对大明的朝廷、民间以及文化情况都不了解的人了。

  其实,不管是死板不知变通的龙华民也好,还是圆滑世故善于投机的汤若望也好,甚至包括那些在原本历史上泯然众人的其他十个传教士也好,将来都会明白,崇祯皇帝的做法饱含着对他们的“恶意”。

  在对他们的宽容和恩赏的名义之下,包藏着一颗“祸心”,祸害他们的心,但是就算他们知道了,也无可奈何。

  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阳谋的意思是,你即便知道这是一个坑,你也得往里跳,你要不跳你就是对不起你的天主,对不起你的教会,甚至可以说,你就对不起你所说的信仰和良心。

  不过,即便是这样了,一些不明就里的翰林、御史和言官,还是跳出来一顿反对,反对这些教士深入内地传教,要求这些教士只能居留在通商口岸和京师附近,不准在大明境内穿州过府四处游荡传教。

  对于这些不明真相的朝廷官员的各种上书,崇祯皇帝也不想多说什么或者解释什么了,一笑了之,置之不理。

  当然了,崇祯皇帝虽然处心积虑地把这些来自西洋的耶稣会传教士们,给弄到遍地回回木速蛮的甘肃宁夏去,但是他们传教士这段时间辛苦撰写或者翻译过来的著作,却依然受到了崇祯皇帝的高度重视。

  不仅立刻下令翰林院那些闲得蛋疼的翰林们进行抓紧抄写复制,分送南北两京的国子监,供南北两京的国子监生们学习研究,而且也同时命令南北两京的国子监尽快将《坤舆格致》改名为《矿冶全书》,然后制版刻印,在大明境内公开出版发行。

  崇祯皇帝随后的这个做法,让徐光启以及以徐光启马首是瞻的西学派人物,比如如今的光禄寺卿李之藻、讲武堂炮科教习李天经、农事院副使王征,以及参与了《坤舆格致》(矿冶全书)翻译的光禄寺官员录事杨之华、黄宏宪,以及正在帮着修订《大统历》,编撰《崇祯历书》的明末西学派的科学家们,也都松了一口气。

  毕竟这些人多数都是因为利玛窦的关系,而皈依了天主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