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四一章 德莱福尔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巴达维亚一路带回来的那些加利恩号上的半吊子水手们比起来,这个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学徒出身的渔夫之子德莱福尔,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造船工人了。

  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口不过一百五十万人而已,但是其拥有的海船数量,就达到了一万五千多艘,其中绝大多数远洋型的海船,都是排水量在一千吨以上而且拥有三层夹板的夹板船。

  小小的荷兰之所以能够在十七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在全世界的殖民强国之中占有一席之地,靠的就是其发达的造船业。

  仅在其首府阿姆斯特丹附近,就云集着几十家造船厂,各类造船工人多达八万人以上。

  正是因为如此,早就十七世纪之初,小小的荷兰就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远洋海船,而且船只的造价,比当时是技术先进的英格兰还要低上三成甚至一半。

  可以说,当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是名副其实的西欧造船中心。

  荷兰人的这个优势,一直保持到了一百多年后的十八世纪初期,当时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就是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家造船厂里,隐姓埋名学习造船技术。

  当然,这个德莱福尔在怀揣着发财梦,踏上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来到东方闯荡之前,不过是阿姆斯特丹众多造船厂里一个普普通通的造船与修船工人罢了。

  而且肯定还不是那种真正有本事的大工。

  因为真正有本事的大工,或者说真正优秀的造船工人,即便是在阿姆斯特丹这个遍地船厂最不缺造船工人的地方,也一定是很吃香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这个德莱福尔对于大沽口造船厂来说,也已经是一个宝了。

  当杰莱米亚斯?范?弗里特带着德莱福尔等人,辗转反侧来到天津大沽口船厂之后,沈廷扬带着荷兰传教士范德烈这个翻译,领着他们直接来到那一堆堆从加利恩号拆下来木料面前,一个个地,询问他们各式木料的材质、位置、用途与尺寸。

  德莱福尔从一堆红毛鬼子之中,迅速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大沽口造船厂唯一一个真正拿到月俸二百八十块崇祯银圆的大匠师。

  托马斯-德莱福尔对大沽口造船厂的月俸非常满意,同时让他更加满意的是,他在事后方才从传教士范德烈那里得知,他所供职的这家造船厂,居然还是一座皇家造船厂。

  至于兼任着大沽口造船厂总办一职的沈廷扬,找到一个真正懂行的匠人,他比德莱福尔本人还要高兴。

  自从领受皇命来到这里筹建船厂开始,沈廷扬就没有过过一天安稳日子,跟着传教士下南洋,历尽风波,往返八达维亚商议买船,往返途中还要四处招揽能造船的能工巧匠,然后从一片盐碱沼泽地上,硬生生地修造出一座初具规模的船厂来。

  虽然一条船也没有造出来,但是有了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