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40章 混沌再现_旧神残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的灵素,又究竟去了那里呢?

  按照圣王的观点,它们在推动这个世界的形成和运转。

  但如今的大多数运动,都已经可以在物质层面获得解释。如果物质自身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系统,那么就与神秘学现存的种种理论,尤其是“深层力量推动着万物运转”这一点,相互矛盾。

  人们已经可以用数理模型描述种种宏观低速运动的整个过程,而在这其中,没有发现灵素的痕迹。

  于是关于混沌的观点又一次出现了,两种并行的规律,都可以解释世界却又互相矛盾。与千百年安赫人所面临的窘况微妙地相似。所以这次又是教士们被迫做出了暂时的解释,那就是物质界事件的发生具有两种原因,与灵素有关的第一因,和通过物质层面能解释的第二因。

  只是比起千年前的初代圣王,这一次的解释明显乏力孱弱了许多。

  而根据神学院报房中传输的材料,在最近十年中,教士们对“灵素从力学中缺席”这个问题认可一致的新解释是:人类可观测的灵素,只是从力量流溢过程中剥落的些许碎屑。仅相对于这些碎屑,物质世界才显得像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但实际上“排除灵素的影响”的实验条件本身就不能成立。

  因为在所有测量之前,就已经受到了那些因结合得“紧密完美”而不可见的灵素的干扰。

  所以那些物理定律,是不可见的灵素,与物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这个观点并非新近出现,它在黑暗时代出土的“阿什莫尔文献群”中就有记载。因其能跨越千年解答这个世纪初才被提出的问题,而重新获得世人的关注。

  观点的最初版本是文献群中一篇假托圣王“哀尔伽德”之名写下的对话录,其中称深层力量到物质表层的流溢,静穆如“在光中结实的麦穗”,其中只有“为风所扰动”的部分,才会发出细微的声音。

  “巫师们听见麦田的悉簌声,就以为麦穗是从风中结出。”

  在这篇对话录的开场,虚构的“哀尔伽德”将灵素与深层力量比喻为“风”和“光”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喧嚣孱弱,后者沉默强大。在后面的篇幅中作者又逐渐补充说:

  “风是被剥离的光”。

  那些可以被生命所利用的游离灵素,仅仅是从寂静的流溢中剥落的部分。

  在这个比喻中,今日安赫学者们的疑问其实仅仅是:“为什么麦穗可以在无风的条件下成长。”它的答案早已藏在问题之中,麦穗的成长与风无关。仅仅排除那些游离剥落的碎屑,本来就无碍于宇宙的运转。

  如果生物—星辰—矿物的以太通道中流淌的灵素就是来自深层世界的所有力量,那么它们显然远远不够支撑整个物质世界的形成和运作。又一个证据是,如果尽可能抽空一定范围的以太场,附近的物质也不会崩塌,运动也不会静止,甚至,无法察觉到明显的影响。

  但如果“风光比喻”的假设是成立的,那么就存在着远远比这些容易被察觉的灵素更为庞大的力量,每时每刻又静默无声而地主宰着现实世界。

  而如果这份力量的流溢依然是完美的,人类观测到的那些灵素(碎屑)没有从中脱落,也许巫术就将在世间不复存在。

  那么,又究竟是什么让“风”从“光”中剥落了呢?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