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七章 风头正劲_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政东既然敢在大会上宣布高速公路计划,那么资金的落实也就基本上已经有了眉目,当然至于怎么落实,这还是相当保密的,省里也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知道,毕竟谁也不想这个时候有人横插一腿进来。

  陆政东再一次回到了京城,这一次不是他主动回京而是被召回来的――国*务院的领导要听取社保基金以及他这个计划的始作俑者的汇报。

  陆政东正和社保基金的理事长陈怀义交谈着,全国社保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和其他社会保障需要。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受国务院委托,管理运营全国社保基金。按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

  审计署公布的审计公告,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的标的指数范围较窄,近年投资收益欠佳,也引起了社保基金理事会的重视,这也是双方能够坐到一起的最主要原因。

  陈怀义是老资格的原财政部长,深度参与过分税制的改革,和工商税制的改革,这两项改革应当说是中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成功的两项。

  九三年通guò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中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这标志着困扰理论界很久的关于姓社姓资讨论的正式结束。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掀起了国内风云激荡的经济改革大潮。这一年。国家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成功地扼制了通货膨胀的势头。

  但此时的中央财政却十分窘迫。有人干脆将其称为“悬崖边上的中*央财政”。这么说并非耸人听闻,回过头看,九三年的中央财政收入只有约一千亿元。没有经济做基础,也就无所谓政zhì上的权威,贫困的中央财政是十分危险的,财政收入制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guò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就是――进行工商税制的改革并实行分税制。

  在此之前,作为财税改革小组的重要成员,陈怀义全程参与了对财税体制改革的设计,作为在工商税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的第一线。

  取消产品税、合并国内企业所得税、立法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及以消费税补充增值税几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取消产品税和实行增值税,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完

  请收藏:https://m.ad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